为深入贯彻 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、综合治理” 的校园安全工作方针,切实提升全体师生防震减灾意识与消防安全应急处置能力,检验系部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与实操性,炎黄职业技术学院设计系于 2025 年 9 月 22 日下午 4:00,在系主任孙俊菊的统筹主持下,组织全体师生开展防震及消防综合应急演练。本次演练由专业教官全程指导,涵盖应急避险、安全疏散、技能实操等多个科目,取得圆满成功。


一、周密筹备:筑牢演练 “安全基石”
为确保演练高效有序开展,设计系提前一周启动筹备工作。通过成立以系主任孙俊菊为总指挥的防震、消防综合应急演练指挥部,明确统筹策划、组织协调、现场指挥等各环节职责,形成 “责任到人、分工明确” 的工作体系。9 月 18 日,孙俊菊主任主持召开动员部署会,强调 “以演为战、以练筑防” 的核心要求,对演练流程进行细化拆解。

结合设计系教学楼布局、师生分布及专业教学场景,系部专门规划 2 条疏散主通道,在楼梯转角、走廊岔口等关键位置设置醒目标识,明确“先低层后高层、分批次不推挤”的疏散原则。同时,主动对接校保卫处、德育处及教官团队,厘清各方职责边界,构建 “系部统筹、教官指导、全员参与” 的联动工作格局,做好身体伤、病、弱等特殊群体策略,为演练顺利开展筑牢基础。


二、实战演练:上演 “安全速度与技能”
下午4:00,首先开展防震演练,演练环节,听到警报声后立即采取 “双手抱头、屈膝伏地、躲于桌下” 的规范避险姿势,双手紧抓桌腿降低重心,避免身体暴露于空旷区域。赵鹏助理全程往返各教室巡查督导,轻声提醒师生保持镇定,纠正不规范避险动作。警报声 1 分 30 秒后,即 4:01 时许,疏散指令下达,师生沿 “先内后外、先低后高” 顺序,弯腰扶墙快速向楼外空旷地带转移,各班主任在班级队伍末端断后,确保无人滞留。4:03 时许,最后一批师生安全抵达操场集结点,各班主任迅速清点人数并向现场指挥组汇报。
随后,4:15分,开展消防应急演练,长鸣 30 秒的警报信号划破校园宁静,消防演练正式启动。在画室作画、教室上课的师生迅速响应,在教官与任课教师的引导下,立即采取 “双手捂口鼻、低头弯腰姿” 的规范逃生姿势,沿墙壁快速向疏散通道移动。孙俊菊主任全程巡查监控现场,及时疏导可能出现的恐慌情绪,保障疏散秩序。警报声2分钟后,即4:17时许,最后一批师生安全抵达教学楼前广场集结点,各班主任迅速清点人数并汇报。
经核查,防震、消防两轮应急演练,当日在校 8 个班级、15 名教师全部安全撤离,无一人遗漏或 “受伤”,每轮总疏散各用时未超 2 分钟,展现出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。


疏散结束后,随即进入消防技能实操环节。专业教官结合模拟火灾场景,详细演示灭火器操作流程,重点强调 “上风向站位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” 等关键要点。随后,师生代表依次上前实操,教官一对一纠正动作偏差,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熟练掌握操作技巧,真正将 “救命技能” 学到手。




三、成效显著:安全防线再升级
本次演练成效颇丰,实现了 “能力提升、预案优化、意识扎根” 的多重目标。通过 “理论讲解 + 实战操作” 的双重强化,全体师生全面掌握消防核心技能,应急处置的熟练度与自信心显著提升,有学生表示:“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灭火操作,现在亲手实践,真正掌握了实用的安全技能。”
演练同时检验了《设计系消防应急处置预案》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,各环节衔接顺畅无断点,针对画室等特殊区域的处置方案高效实用,为后续预案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战依据。此外,多部门协同配合进一步明确了联动流程,提升了应急响应效能。更重要的是,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” 的理念深入人心,演练后各班级自发开展复盘讨论,学生主动排查安全隐患,实现了安全意识从 “被动接受” 到 “主动践行” 的转变。
四、靶向改进:夯实长效安全机制
16:35,孙俊菊主任主持现场总结会。她对全体师生的快速响应、规范操作及教官团队的专业指导给予充分肯定,指出本次演练 “响应及时、疏散有序、技能达标”,圆满达成预期目标。同时,她着重强调:“安全演练绝非形式,全体师生要以此次演练为契机,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教学与学习,真正做到居安思危、防患未然。”

在肯定成效的同时,系部也正视演练中暴露的问题:个别新生疏散初期存在紧张慌乱情绪,导致队形短暂混乱;部分师生对消防器材了解不足,实操能力有待加强。针对这些薄弱环节,设计系制定专项改进措施:一是开展 “应急心理疏导” 专题培训,通过情景模拟提升学生心理抗压能力;二是联合校保卫处开展 “消防器材进班级” 活动,讲解器材日常检查与维护方法,延伸安全技能培训维度。
此次应急演练是设计系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要求的具体实践。未来,设计系将始终秉持 “安全无小事,责任大于天” 的理念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安全工作,持续完善应急演练机制,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,为建设平安校园、和谐校园贡献坚实力量。



供稿: 设计系 赵鹏
审核: 孙俊菊